网站首页 > 百姓心声> 文章内容

信息技术保驾食品安全 流程控制是重点

※发布时间:2018/8/26 10:05:15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IT技术在食品行业信息化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RFID电子射频条形码技术在生长、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环节的应用,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读写技术,基于Java、XML、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以及基于组件的架构设计等。

  我国食品行业软件与国外食品行业软件还有不小的差距,总体来看,食品行业软件呈现了如下发展趋势:第一,食品行业解决方案需细分,如肉类行业、奶制品、饮料行业、添加剂调味品行业、水产品行业、水果蔬菜行业等;第二,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食品行业解决方案有涵盖整个供应链的趋势;第三,逐步融合先进管理和思想。

  目前来看,食品行业信息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第一,食品安全成为全球瞩目的民生工程,借助信息化实现食品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成为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口味、保鲜、包装多样性、快速配送等有更高的要求,借助信息化降低产品的供应周期;第三,在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逐步完善监管体系的大形势下,食品行业信息化不仅在监管、预警、重大事件处理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同时促使生产和流通企业加大力度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应对社会和企业自身的更高需求。

  食品信息化是食品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传统食品产业现代化的性因素,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构筑与食品行业工业化相统一的食品信息化技术体系,包括:推进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建设信息化网络,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标准、政策、法规等。目前来看,食品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普及。

  首先是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食品行业历史悠久而古老,较低的行业门槛使得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IT、重工业等行业较低。所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在面对新的信息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应用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是迟缓的。

  其次是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在众多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但多数信息管理软件还处于磨合阶段。主要体现在各功能软件单独使用,各模块化的表单数据不统一、不支持所有数据信息的查询及共享、业务功能不全等方面。

  再次是成本控制差,信息不畅。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部分原料成本。成本费用的大量数据是人工统计的,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此外,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很差。食品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近年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口蹄疫和三鹿奶粉等热点新闻事件都与食品安全有关。食品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在接受和的审视,应该说现在这个时候加强食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逢其时。

  食品企业信息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在食品企业的管理、安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关应用。但在的视线范围中,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化的关注程度远远高过对食品信息化的关注。其实食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体系,离开了这个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根据我们调研的数据,我国食品企业ERP的普及率接近50%。但销售额上亿的企业的ERP普及率则要高很多,即企业越大,ERP的普及率越高。我国大部分食品企业是中小企业,加之食品行业净利润低,因此中小企业花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有限。

  大多数食品都属于快速消费品,如牛奶、啤酒等,出货量非常大。但牛奶、啤酒这些企业的品种相对有限,从生产管理环节来讲,其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如物流的要求相对不是很复杂,然而销售终端的管理很复杂。食品行业的毛利率比较高,但净利润相对不高,原因在于其有相当一部分费用花在了销售终端环节,包括门店进场费、宣传费、促销费等,恰恰这部分的信息管理比较困难。大多数食品企业都上了ERP系统,也有对物流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但在销售终端管理上显得比较薄弱。

  食品行业是个“小生产大流通”的行业,品牌和销售网络是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食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近几年,国家鼓励和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拓展经营规模,做大做强,提高生产集中度,扩大,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争创世界知名品牌。大型企业在并购、重组、,信息化是加强管理和迅速扩张的必要手段,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以图在“微利”中挤出效益。

  从实际应用情况看,食品企业信息化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信息化工具替换手工作业的阶段,属于基础管理的信息化阶段,信息化还需要推广到决策支持、质量管理、产品追溯等方面,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国内食品行业并购热度不减,可以看出国内食品制造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过与其他行业(如汽车等)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的状况。

  目前,食品行业的发展有几个特点:第一,食品安全日益重要;第二,国内企业主要依赖资源、资本及企业家智慧来经营;第三,生产上属于典型的流程制造行业,产品产量及品种规模巨大;第四,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强者越强,行业内不断整合,行业竞争门槛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领先企业。

  □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除了对最顶层ERP系统给予有力支持外,中间层——— 即工业化生产执行层的信息化工作同样重要。

  目前食品行业内的各类生产企业,不论其规模如何,在信息化方面基本上都是首先围绕着采购、销售、库存、人员、渠道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工作。映射到具体的IT产品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ERP软件系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除了对最顶层ERP系统给予有力支持外,在中间层——— 即工业化生产执行层的信息化工作同样重要。这一层的具体生产任务,由ERP系统下发和监管,这些技术也远比ERP系统复杂。但是目前,食品行业在这一环节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相对薄弱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食品生产企业本身的自动化程度制约了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可能性。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是食品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基本的ERP系统作为支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就无法实现。

  其次,生产成本决定了是否需要在生产环节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人力成本的投入可以满足现有生产状况时,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了。

  第三,食品生产企业对于不同类别的食品,生产环节、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都有很大差别,这使得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缺少有效经验的借鉴,这会造成IT投入的较高风险,所以对于大多数食品企业,保持现状或者通过人工的方式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可能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目前,源天软件主要致力于食品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协同OA管理等方面。这些环节的管理也是食品安全中较薄弱的环节。

  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信息化层次按从低到高排列是: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我们做的主要是管理网络化这部分,其实国内许多企业还是停留在运营自动化层面,食品信息化市场的开发和拓展还需要信息化专家和业界的不断努力。

  总体来看,我国IT厂商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关键是能否提供适应本土需求的解决方案。很多日本企业都使用自己研发的信息系统,以适应自身的管理模式,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管理模式最熟悉。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制造模式没多大差别,但针对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则要根据国情来做,无法全部照搬国外经验。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要用到自动控制技术,因此食品行业对流程控制的要求会更高。目前国内厂商的生产流程控制技术与国外差距比较大,这些薄弱环节也是国内IT厂商的机遇所在。

  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国内厂商的自动控制技术还无法与国外相抗衡,还应当向国外学习和借鉴。但是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可以作为突破口。国外一些IT产品技术不错,但在商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服务调控上有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因此弹性不足,有时难以满足本土企业的需要。在技术差距等“硬件”短时间内无法赶上或超越的情况下,国内IT企业应该在服务等“软件”上多下工夫。

  在食品信息化上,就小型企业而言,国内小型企业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上。从广度上来说,国内食品信息化主要集中在ERP、财务管理系统等方面,而国外食品企业还会涉及需求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包含的范围要广得多。在深度上,国外食品信息化应用非常深入,比如会涉及生产车间里面的流程等。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提供大众消费品的行业,食品企业对于市场的敏捷反应和流程效率的提升构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所以信息技术对行业的促进主要体现在规范以及流程效率的提升上。

  对于目前国内的一些食品行业企业信息化现状,财务管理信息化基本成熟,部分企业开始上ERP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国外同行相比,部分国内食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整体的规划和预期,也就是说没有远期目标。而这些是企业从粗放经营到规范经营必须重点考虑的。

  □对于食品类的流程制造企业来说,整个流程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因此信息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在信息化渗透各个行业的今天,信息技术也能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首先,需要由建立与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参考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构建可追溯制度的法律基础。

  其次,食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食品原材料生产、食品加工、运输、零售等各个环节上,食品生产、检验等信息都需要进行记录并向下一节点传递。各监管部门则需要被监管企业向其提供自身产品的追溯信息。

  再次,IT供应商需要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技术的开发工作。我国当前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这对可追溯技术的采用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我国应研究开发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追溯信息收集和传送技术。在没有条件统一实行代码系统的情况下,可采用纸记录,但要做好纸记录系统与代码系统的有效链接。

  目前国内缺乏针对食品物流的专业信息提供商。现在国内的IT厂商大多愿意在产品价格和技术上进行宣传,而他们更需要了解食品企业的业务运作,而非IT技术架构。国内IT企业还要多关注食品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提供可信可用的解决方案。国内企业还要加强售后服务。传统的ERP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生产操作水平,但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帮助其提高商业运作水平的产品,而不是IT基础架构的多大改变。

  对于食品类的流程制造企业来说,整个流程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因此信息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必须要通过准确的数据信息,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控制,进而降低成本。同时,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较大的灵活性,比如客户取消一个订单,企业必须马上重新制订计划,响应客户的快速变化。因而信息化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可以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满足客户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需求。

  同时,相对于其他的流程制造业,食品行业的信息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安全非常重要。在2008年,食品行业产品召回事件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也反应了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当前的流程行业制造商不能再依赖于全然被动的产品安全策略,比如批次和追溯等被动式产品安全策略一直是公司用来减少产品召回成本的途径。现在,这些方式需要纳入包括主动措施在内的全盘产品安全策略。

  我国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是采购、生产、流通三个环节,瓶颈是企业配合的积极性和监管的强制性。

  奥运会期间,市通过“奥运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保障了奥运食品的安全,这不仅是我国运用信息化技术食品安全的重大进步,也说明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是完全可行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数据量大、环节复杂,信息化手段是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做到事后的被动追溯,而且能实现事前、事中的主动管理和。九把刀照片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