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前来广州为该展览揭幕的的67岁长女邓林昨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30年了,父亲的想法在一一实现着……
今年是30周年,这个展现总设计师形象的展览,首次走出其故乡广安,把展览的第一站放在了广州。
邓林:第一站选在广州很有意义。中国30周年,很多事情在广东发生,和广州有密切联系,见效最快也在广州这一带。
邓林:我们一起在广州住过一段时间,最记得的是父亲对广州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他总要找人谈话,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找人开会,我们子女当然不能参加了。我们一火车过来,他都不断地问,到了广州住下来,就问得更仔细了。我们那时都住在“小岛”,就是珠岛宾馆,我们都叫“小岛”,他天天转,那一年特别冷。在广州住的这段时间,对他的思考、做决策特别有帮助。父亲的道理都是从老百姓来的,像“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他把这些民间的理论放在的设计里,不是胡来的,实践发现对的就,错的就改正。
邓林:是的。我们当时住在深圳,就看了很多渔民村子。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比北方高很多了,有电视、冰箱,通过实现了富裕,父亲看了非常高兴。我们的印象都很深,住在深圳市委招待所,门口有很多小摊,我还跑到沙头角买肥皂,买味精,觉得什么都很新鲜。
1984年那次他基本上都是看,话不多,他的性格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说话。他后来还去了福建厦门,所以那次就不仅是画一个圈,其实是画了好多个圈,都连成线,之后连成面,给全中国的都做了很好的推动和典范。
作为总设计师的女儿,邓林亲眼看着父亲的思想在一步步为现实。她由衷地感到莫大的幸福,因为自己也是受惠者之一。
记者:我们知道,当他1984年来广东之后,此后几乎每一年省委都想请他再来,但是他却选择在1992年,88岁高龄的时候才再度过来。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邓林:是的,那时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渠道动员他来看一看。他就是在观察,他觉得如果很好的话,他就没必要来,他更喜欢关注问题。到了1992年时,我觉得他心里有了想法,他不希望这个的步子慢下来,要继续快,所以他来了。
他那时在家里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世界给中国的机会非常少,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我们对不起我们的子孙,我们的国家。”
邓林:在实现,我自己和所有人一样,也是受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学习,让整个国家富裕起来,如果没有,这次的金融风暴我们就很难有力量抵御了。
邓林:有过的。他爱说,我们家的人不能有大作为,也要有中作为、小作为。他主张人的一生中还是应该有作为的,但是不能干出格的事,不能违反法律。
邓林:我希望能。我只有一个想法,让他们发展,只要不做坏事。我父亲对孩子很,但绝对不是,他非常严肃地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真的常严肃,很少有这么严肃过。
邓林: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有自己的能力,也有个人的魅力,思维敏捷,幽默,算术很快。但是,他和所有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也有对小孩的爱。我不同意说他一点错误都没有,连他自己都说,毛的错误中也有他的一部分。我觉得完美不是绝对的,不完美才是绝对的。
邓林:可能大多数人不了解。一般正常的家庭,子女和父母都应该在一起,但是对我们来说不是,太难了。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显得非常珍贵,只有条件好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一起。所以很多父亲的照片,都是我“导演”的,我希望把他生活中的一面,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突出出来。比如他坐在地上,我就会很兴奋地拍,我觉得很有意思,和他的形象有一种反差。
邓林:他退休前后都一样。在生活中他简单到极致,我曾经想过拍一个“父亲的一天”的纪录片,但实在是拍不了。因为他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早上起来喝茶,吃早点,然后就是看文件。没有其他内容。大桥未久a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