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姓新闻> 文章内容

经济新闻的民生视角百姓新闻

※发布时间:2014-11-22 19:09:05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是学术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近年来,以关注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经济类话题为主的民生类经济新闻,由于契合了我国转型期大众百姓的经济利益,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找准新闻切入点,将经济新闻民生化,让百姓易读易懂,是经济新闻记者在民生话题上值得探索的问题。

  选题来源:“挖掘”民生元素

  挖掘民生元素,能够实现经济新闻的人本化回归。人就是最大的经济。人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活动的目的与归宿。应该以人为视点和中心来洞察经济生活,以人见情,缘情叙事,因事:要从某个与主题相关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入手,反映人物与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的关系;要把注意力放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上,关注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要从人的某一侧面去观察、分析、挖掘经济报道的空间,发现经济活动中人的情感因素,运用鲜明的视觉形式再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及深藏于人的内心体验。

  题材民生化,目的就是要突出经济新闻的群众性。要在百姓小事中见社会大意义,在社会大事中找百姓焦点。选题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第一,高度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动态,在“硬新闻”中寻找相关性和贴近性,对经济领域的气候变化保持高度性;第二,运用头脑风暴,鼓励受众参与评论,与经济专家互动;第三,在高校经济相关专业征募经济观察志愿者,采集各区域、各城市、各阶层的经济生活情报,从中筛选真正源自民生的平民化选题;第四,在网络等新中捕捉,挖掘观点,通过点击率和回帖量判断热度。

  写作技巧:平实化、生动化

  由于经济新闻包含一定的专业性,如果仅仅就事论事地报道经济现象,一味重视经济新闻的专业程度,那样不免会形成一种严肃的,较难被受众所接受。某些特定的经济专业术语,普通受众可能无解、消化,经济新闻的服务性便大打折扣。因此,经济新闻必须要在编排阶段就进行转变,即扭转写作方式。一般来说,经济新闻报道应当平实化与生动化,注重与当地经济形势的契合程度,关注当地群众的接受心理。

  例如,记者可以从尝试某一事件或者现象入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层层深入,逐步地“抵达”报道中心。这种类似于“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方式容易在一开始就抓住受众的关注点,使他们带着兴趣或者疑问来关注新闻。“故事化”的表述方式是近些年来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经济新闻也可以借鉴故事化的元素,利用一定的情节、悬念来剖析经济事件,不仅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深入到经济现象的深层次动因中,在日常生活中追根溯源。这种扎根于本土、情境化表述的写作方式,用一种更为透彻、亲近的方式来分析经济现象,将可以冲淡经济类知识的艰深感,更加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

  的要依靠发行量、收视率、广告收入,因此要尽可能扩大受众市场。在我国,高端的经济类新闻受众并不多,是小众市场,所以经济类新闻一味强调专业性是不切实际的,要走专业性与大众化相结合的道,扩大对受

  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受众,这样也能够不断培养出高端受众,使专业市场变成大众市场。

  报道角度:力求实用化、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受众所要了解的也不仅仅是信息的本身,还有对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探寻。经济新闻不仅仅只关注事实本身,还要剖析事件所的内涵,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摒弃经济新闻中“老经验、老典型”泛滥的局面,记者应当多与受众群体沟通,在生活中找寻报道线索,从普遍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或者从一般中探寻出个别。新闻记者需要从细微处入手,用百姓的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人和事,是经济报道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贴近群众,群众利益的落脚点。只有更多地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增加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可读性,体现民生价值,经济新闻才能越来越得到受众的认可。于是,以专栏、专题的形式集中加以报道,多聚焦经济建设中百姓关注度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热点,对经济事件进行深度思考,以求完成经济类新闻的报道。

  新闻策划:增强社会性、指导性新闻策划既是新闻报道的初始阶段,也是决定新闻深度与广度的决定性环节。作为,一定不能在新闻策划环节掉以轻心。新闻策划是改变经济新闻“鸡肋”局面的关键所在,是提升报道新闻价值的点睛之笔。针对当前的经济局势,新闻策划需要增强社会性与指导性,真正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

  在开掘新闻选题、拟定报道主题时,记者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确定这条报道的主旨是什么?要为受众带来什么?唯有如此,接下来的报道过程才能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展开。经济新闻报道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群众的日常经济活动,主动考察受众真正想要了解的经济热点,在思想上切实落实“受众本位”意识。记者还应注意到,所谓的“指导性”,并非是硬性的,而是一种潜在的引导。记者通过对宏观经济动向的分析,再结合具体的本地经济现象,通过提供丰富且科学的经济信息,最终引导受众的日常经济行为。可以说,新闻策划是从业人员职业、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需要经济新闻类记者加以重视。

  不会停滞不前,随着经济类新闻报道的不断革新,这类需要在中国式的叙事方式的回归和构建民生视角的碰撞和融合中不断前进。不论提出什么样的策略,受众是,民生是不变的追求。(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 任慧君)

延伸内容:
ins加速器安卓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