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姓新闻> 文章内容

西海都市字报刊平台

※发布时间:2019-12-24 4:12:42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民生投入,只有加法。一组组数据从年初的承诺一一变为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惠民。越来越长的“民生清单”,着青海的发展,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拿着特困供养金的马淑兰老人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早起遛弯儿买菜;出院后养病的马明忠每次见到村里的第一,都要紧紧握着手拉家常……

  短短的一年时间,困难群众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从点点滴滴的暖心小事,到连年提高的救助标准,盼望着的好日子变成了现实。

  12月12日晌午,家住省城东关大街下南关的马淑兰老人拿着社区发的物价补贴券买完菜回家时,碰上邻居询价。“今天的绿头萝卜新鲜呗,肯定香,价钱涨了没?我也买点去。”马淑兰看了眼手中袋子里的两棵萝卜和两个西红柿、一把小油菜和两根大葱,满脸笑意,“这些加起来九元钱,实话新鲜得很。”

  虽然年过七旬,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马淑兰每周都会去菜市场转转,“今年的冬天,我心里最大的石头落下了。买菜有物价券、每个月按时能领上供养金,还发了取暖费,炉子没冰过,觉也睡得踏实了。”去年底,老伴儿撒手人寰,膝下无儿无女的马淑兰一下子没了依靠,总是沉闷着不出门,一个人的生活也是能凑合就凑合。

  这一切,在今年6月底发生了改变,老人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光。“我的低保申请交上去后,社区的干部们前前后后来了三次,帮我填表格、办手续。”马淑兰回忆起半年前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民政干事陈英焦和同事们帮自己办理特困供养时认真的情景,红了眼眶,低头的刹那流下了泪水。

  “来来来,马炕上坐,等一会儿洋芋就烤好了,我们热热地吃一口。”坐在炕上休养的马明忠从窗户里看见驻村马青龙来“串门”,一下子来了。

  马明忠是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黑林滩村的低保户,而他紧紧握着手的,是村里的驻村第一马青龙。“这两天下午阳光好,您有没有出来晒晒?”零下七八摄氏度的天,连续跑了好几家贫困户的马青龙双手冰凉,感受到马明忠的手特别热乎,他一阵暖意涌上心头,“老汉恢复得不错,手热得很。”

  “给了我这么大的帮助,恢复得肯定好,马放心。”面对这个85后驻村,马明忠心里格外舒坦。前段时间,马明忠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住了院,马青龙和驻村工作人员杨钧正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去医院探望,知道马明忠最担心的就是医药费的问题,两位驻村干部带过去最好的礼物便是告诉他看病,救助的程序,他们帮着办。

  “我住院花了7085元,出院的时候一看单子,自己掏了452元。刚出院回家的第二天,马就说因为没有经济收入,我还可以享受临时救助政策,村上又给我申请了5000元的救助金,这么算下来,我看病没花钱,这么好的政策,一辈子都忘不掉。”

  越是在基层,就越能体现出好政策为困难家庭带来的福祉。长期以来,我省把“低保兜底一批”和“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的关键举措。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民生实事工程中,我省连续十一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十一连增,城市低保标准每月提高80元,从原来每月500元提高到580元,增幅16%。农村低保标准每年提高600元,从原来每年3700元提高到4300元,增幅16%。医疗救助也覆盖了城乡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付率达94%以上。临时救助扩大到全体城乡居民,救助上限提高到年城市低保标准的5倍。

  我省还制定了特困供养制度,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一确定为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进一步提升孤儿和艾滋病儿童补助标准,在全国率先将重病、重残、困难家庭等困境儿童纳入生活补贴范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019年,全省民生事项直指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中,“幸福”的感觉,源省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源自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右眼皮跳测吉凶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