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姓新闻> 文章内容

阜新:百姓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跨越

※发布时间:2021-7-11 15:34:29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9月8日下午,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街道米家社区,几位老人坐在亭子里乘凉。年纪大了,就爱回忆往事。“我们哥六个,加上父母,8口人挤在一铺炕上,睡觉时想翻身都不行。”说起当年的平房岁月,谢英华边说边摇头。

  谢英华当了一辈子矿工,直到退休还在平房“蜗居”,住楼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得益于棚户区,老谢上了楼。上楼那天,他一直嘿嘿地笑,家人们说,老谢笑得腮帮子都疼了。

  坐在一旁的李福德说:“棚户区没有下水,只能把废水泼在房子周围,冬天冻成‘冰山’,春天开化时污水遍地,臭气熏天。现在上了楼,干净利索的。我们这些老工友要么聚到一块儿侃大山,要么到小广场锻炼锻炼身体,咱这日子过得正经不赖啊!”

  李福德是米家社区的老住户。他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叫米家窝棚,因为有煤矿,矿工们沿着铁建起一排排简易平房和偏厦子。”

  棚户区是以矿兴城的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历史产物。在当时“先生产、后生活”观念指导下,阜新市在矿区的“三边”,即矿山边、铁边、高压线走廊边,建起大量简易职工住房,形成了“百里矿山、百里棚户”的景象。

  棚户区如同城市脸上的“疤瘌”,曾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孙家湾街道矸子山社区党委、主任姚立男1994年嫁到孙家湾,回忆起当年的生活,依然直摇头,“最怕上厕所了,几百户共用一个,早晨高峰期要排长队,急死个人。”

  孙家湾街道盛城社区居民张淑芹原来住在煤泥河边,整天在三尺锅台前忙碌,烧水、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手指缝里全是煤灰,咋洗都不干净,“谁不想住到楼里,可是没那个条件啊!”

  为了解决困难群体上楼难问题,阜新市通过低保户免收新旧房屋结构差价、特困群体减免费用等方式,给棚户区居民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以米家小区一户56.02平方米的6层住宅为例,除去土地成本以外,投入建设成本10万元,群众仅需缴纳1.7万元房款即可搬入新居,房屋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尽力了,群众受益了。

  孙家湾位于海州露天矿南缘、矿一号井以东,兴盛于1913年,是阜新矿区兴起较早的地区。2008年年底,孙家湾街道整体搬迁至太平区东山地区,涉及6000余户2万余人。

  如此整建制搬迁,在阜新这个百年矿区并不鲜见。阜新市委、市把棚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好,落细落实,处处体现民生温度和人文关怀,确保和经济转型惠及广大棚户区居民。在中央、我省大力支持下,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23亿元,完成22.2万户、1089万平方米棚户区任务。阴冷狭窄、卫生条件极差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优美整洁、配套齐全的花园小区。棚户区居民住房面积由前的人均9.7平方米增加到16.7平方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

  76岁的老矿工杨清田原来住在孙家湾街道4委,房子是新中国成立前盖的,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只能靠修修补补将就住。一来二去,杨清田练就一身修房子的本事,脱坯、垒墙、抹灰样样都行。2009年,他搬到矸子山社区以后,修房子的手艺终于“派不上用场”了。心灵手巧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8年前迷上了十字绣,只要有空就绣个不停。眼下孙子要结婚,他特意赶制了一幅作品,一针一线绣了整整半年。姚立男说:“杨叔是小区里的名人,不少人慕名找他呢。”

  老矿工郑百里小时候住在新邱露天矿附近的棚户区,每晚都在电镐的呜呜声中入睡。如今,儿时的家变成了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入口。上楼以后,郑百里再也不用生炉子烧炕,闲暇多了,重新拾起摄影的爱好。从赛道城挖下第一锹土开始,他不间断地拍了数千张照片。翻看这些照片,恍然有种时空交错之感:寸草不生的矸石山重披绿装,运煤小道成了越野赛道,蒿草最茂盛的地方变成了观众看台。短短两年,废弃矿坑变身赛道城,沧海桑田一一定格在照片里。

  在清河门区乌龙坝镇初心合作社墙上,有一张朱家屯村的巨幅航拍照片。老爷庙村第一刘杰印告诉记者:“这是朱家屯整体搬迁前留下的最后影像。”朱家屯过去是矿区,7座煤矿呈扇形分布在村庄周围,最近的相距不足一公里。地面塌陷、裂缝等地质灾害让村民。2018年年底,朱家屯408户易地搬迁,成了城里人。

  居民搬走了,责任田却搬不走。为了解决上楼百姓的生计,黄花山农业生态旅游合作社应运而生。作为打造景区的第一步,合作社在此种植了66公顷黄花菜。登山远眺,整个山谷黄花遍地,与苍翠的群山相映成趣。黄花菜经济价值很高,可谓美景美食一举两得。

  梦见杀人不见血

  新邱区把棚改南区的益民公园成健康主题公园,沿湖的步行道为棚改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海州区平西街道惠西小区在23米长的围墙上画了23幅记录老矿区生产、生活场景的图画。平西街道2.3万名居民大多是矿工及其家属,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过往的纪念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

  从新邱区到城南米家,从东山到清河门区,逶迤百里矿区,涌现出一个个花园小区,22.2万户居民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这意味着1/4的城区人口因此受益。

  从“人”到“城里人”;从平房到楼房;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棚改,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如今,百姓对居住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阜新市则从供给侧、需求侧同时发力,从去年起对早期棚改小区开展品质提升工程,以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