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分类信息> 文章内容

永远的喀秋莎——访北京“手递手”合唱团

※发布时间:2021-3-23 7:51:40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北京“手递手”合唱团的团员,以中国人的理解,用八个声部重新演绎了这首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爱情歌曲。

  这首1950年由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穆拉杰里作曲,维尔什宁作词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联相当流行。上个世纪50年代,正值中苏关系的蜜月期。每逢两国的友好交往活动,就会唱这首歌。

  1993年毕业于下诺夫哥罗德市(原高尔基市)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叶·费特梅斯特尔的卡捷,一直希望利用音乐传承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1999年她来到中国,担任了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并在2003年创建了“手递手”合唱团,团员全是中国人。

  “我特别感谢我的丈夫尤里,”卡捷说,合唱团不向团员收取任何费用,是丈夫一直在经济上给予默默的支持。

  尤里·宜刘新从1984年至1985年曾作为塔斯社记者在北京工作过一年。此间,他渐渐爱上了中国文化。1999年,尤里在北京成立了手递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创办《手递手》,免费为百姓刊登个人需求信息。 随后创办的“手递手”合唱团也因此得名。

  “手递手”合唱团的30名团员,来自各行各业老师、学生、会计文秘、厨师,以及地铁站工作人员。其中只有5人略懂俄语。每周一、四的晚上,他们从这座城市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跟着卡捷歌唱。

  “开始大家都在俄语歌词下面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注释。” 合唱团的翻译高磊说。 “为了把歌曲唱得有俄罗斯味道,卡捷会为大家歌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2岁的王卫国是餐馆厨师,2003年加入合唱团,是资历最老的团员。他说:“汉语和俄语发音完全不一样。起初,我觉得自己唱俄文歌像牛叫。”为了唱出优美的歌声,有一段时间他大半夜醒来都会练歌。这位厨师现在已经是一名不错的男中音,能用俄语唱100多首俄罗斯歌曲。

  然而,合唱团平均年龄不到35岁,张诚是最年轻的团员之一。这位22岁的广告编辑,两年前加入“手递手”。他说:“我对俄罗斯文化了解不多。但是,小时候看过一部俄罗斯动画片《兔子,等着瞧!》,里面的插曲很好听,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唱男高音的张诚,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大学毕业后对未来失去信心,于网络。但是,合唱团改变了他。

  2004年,“手递手”首次前往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国际合唱节,获二等。 “那一次,直到比赛结束,观众才意识到这些唱俄罗斯歌曲的都是中国人。观众长时间地起立致敬,让我很。”卡捷回忆说。

  其实,合唱团的首演不是在音乐厅,而是在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卡捷说,那里的老人身体和状态都很差。“可是,他们似乎对俄罗斯文化和歌曲有特殊的感情。当我们唱“喀秋莎”时,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情不自禁和我们一起唱起来。演出结束后,还与我们紧紧相拥。这让我终生难忘。”

  “一位70岁的老人说,他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俄罗斯歌曲合唱的演出。他终于如愿了。”卡捷含着泪说。

  “很多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歌曲,都是曲调忧郁,但又不凄凉,厚重而又辽阔,像俄罗斯的自然风光。”著名音乐制作人黄荟说。“任何时代,艺术上的忧郁最能引起人情感共鸣。”

  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安克强,父亲是俄罗斯。他说,《喀秋莎》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希望明年博士毕业后,能在中国从事推动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工作,让年青一代彼此更多了解双方今天流行的音乐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春雷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特定时期建立了特殊的情感纽带。“今天的中国人唱这些歌曲,能让人到历史的温度。”梦见吃面条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