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抓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势在必行。在历城区,服务向盲区延伸,真情在山区传递。
近年来,历城区卫生局合理布局南部山区医疗卫生资源,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尽快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为南部山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怎么把这件民生实事办好?在王瑞国看来,“必须摸清家底,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采取调整、改扩建、新建、租用多种方式,分类解决村卫生室阵地设置问题。”
宽敞的大门、整洁的院落、的科室、醒目的标志牌、齐备的诊疗设备……亮点卫生室之一的仲宫镇南杨村卫生室,由镇卫生院购买土地并投资45万余元进行建设,实现了外观标识、房屋面积、房屋结构、医疗设备和人员配备标准化,村民看病就医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卫生室的“公房化”,改变了过去村卫生室房屋产权不统一、分散执业、设备配置不齐全、医疗条件不达标等突出问题,使村卫生室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西营镇拔塑泉村是历城区最远最高的村,海拔700多米,进村道盘旋曲折。在该村村委的帮助下,与村计生服务站同用一室,建立“便民健康服务室”,由近10公里外山下积米峪的村医李守华定时前来坐诊。“以前看病都在摩托车上,最怕刮风下雨,现在虽然只有一间屋子,但输液、拔罐、针灸在这里都能实现,有时一个氧气瓶就能救回一条命。”记者看到,李守华的手机号码就贴在村委门口,村民只要有事,随时可以打电话让他来诊治。
村里拿不出房屋怎么办?王瑞国告诉记者,结合各村情况因地制宜,动脑筋想办法。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提供房屋,支家岭村的“便民健康服务室”设在了仲宫镇敬老院里,不但敬老院的老人有了自己的守护医生,支家岭村600多户村民也有了自己的村卫生室,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仲宫镇南庄村卫生室是一栋三层的漂亮小楼,由村医侯应文自己的房子而来。“我从1999年就在邻村的卫生室看病,一直想为自己村做些贡献。”侯应文说,在各方支持下,他将自家房子按标准进行了,成为南庄村的卫生室,“麻雀”虽小,但实现了标准统一、七室分设、标准上墙、功能提高、设施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卫生室硬件设施是基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则是服务百姓健康的根本落脚点。2014年12月30日,在新启用的林枝村卫生室里,“关爱有真情,服务无盲区——历城区人民医院关爱群众健康义诊活动”在寒冬里给村民们送来了温暖。“大娘,血压高压达到180了,要注意按时吃降压药啊。”70多岁的村民翠患有高血压,曾因脑梗死多次住院行动不便,自从2014年12月村卫生室启用后,她按时在家人的陪伴下来量血压。
“盲区,都是在最贫困的地方,也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王瑞国告诉记者,结合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历城区卫生局提出了实施“关爱有真情,服务无盲区”活动,由历城区区级和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关爱群众健康流动服务车”,在偏远山区定期不定期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活动,把解决山区群众看病就医困难问题当作常态化的工作进行。(王晓菲 于丽娟 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