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将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那么,立秋节气如何养生呢?下面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提些,供大家参考。
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此时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不顺心或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立秋饮食主张“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可选择性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可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也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立秋过后,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在此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阳气之,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之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养”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10点左右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助睡眠。
立秋时节,生活起居还应注意防中暑、防感冒。此时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 “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为预防中暑,提醒大家最好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感冒、腹泻、头重等。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立秋后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又不热,气候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爽快。因此,在立秋期间可于清晨6点左右起床,然后选个清幽之处——或江河湖畔,或林荫道中进行锻炼,这样做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阳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师承名家,主攻温病,擅长对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男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医结合治疗。努力钻研,致力于医药知识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曾在《健康生活》栏目做专题,在航天科工大讲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属单位做健康养生,受到好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