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子女教育> 文章内容

民工子女高考问题背后的教育公平困境

※发布时间:2015-9-2 10:12:04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教育部今年有望启动“制订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的调研工作。3月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到2020年,具体办法应该会出来。(3月2日《新京报》报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在工作、学习地参加高考,此状况由来已久。教育部有望调研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本地高考的问题,如此人性化工作思值得期待。

  但应该注意的是,这项工作只是“有望”启动,并未真正启动。相对于的满腔期待来说,10年以后才有可能出台具体办法的承诺,让人遗憾甚至悲观。当然,教育部也有难处。用郑富芝司长的话说:“不是靠教育部一家单位所能够解决的,还要考虑进入高校机会比较高的省市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考虑部分省市的态度,教育部就让外来工子女这样一代一代等下去,伴随“有望”启动的调研活动慢慢变老吗?再说,完善高等院校布局,缩小地区之间高等教育资源的差距,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10年以后,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恐怕也只是一个愿景,郑司长不过给广大望眼欲穿的外来工子女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诚然,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地户籍考生在当地报考,就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这实际上牵扯出教育公平、招生公平的老话题。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事实上,现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并不能体现公平。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重点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对此,不少有识之士进言献策,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前几年中国大学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受到社会好评。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大学的热情并未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

  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参与发展分配的热情高涨,而公平的受教育权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了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已经不合时宜,教育部迟迟不启动高考招生体制,以分省市自主命题的形式回避高考成绩的可比性,不仅了外来工子女的热切期待,也回避了亿万对教育公平的合理利益,显然难以让人满意。

  招生体制,还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ins加速器安卓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