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多年,这个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习春节团拜会上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问题的讲话,把家庭、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深受鼓舞。尽管这几天身体不大舒服,我还是很乐意出席这个会,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历来的教育家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一般都很重视家庭教育。比如前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中国的陈鹤琴、恽代英、鲁迅先生等。
重视的原因,一是因为家庭教育对人个体、对学校教育、对社会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二是因为家长常丰厚的潜在的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官员、校长、园长,很多人是缺乏教育家的眼光、胸怀和风范,眼睛只看到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不注重对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和教育素质的提高。
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场所,既是最初的生活场所,也是生活作为长久的场所。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身上无不打上家庭的烙印。而且烙印非常深刻,会伴随人的一生。
家庭对青少年儿童来说,也像是物理学上的“”,生活在其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朝着家庭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起始,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教育。
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对人们来说,就像是一座“综合加工厂”。缺少哪一道“工序”,都不可能培养出人格完善的人来。在这个“综合加工厂”中,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加工工序”,是给人们“打底色”的。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也有其局限性,仅靠学校“孤军奋战”,培养出的人在人格、知识、能力结构上会有缺陷的。必须有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局限性。
父母跟孩子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家长,势必要对孩子教育和影响。这教育和影响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不予以指导,就有可能跟学校教育相掣肘。加以指导,就能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一致,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就能优势互补,收获“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是由全国妇联负责。这是1981年5月16日中央中发19号文件决定的。
我跟全国妇联合作三十多年,跟全国妇联关系密切。曾与全国妇联六任儿童部长共事,关系处得很好,我们都成为好朋友。妇联的朋友有高度地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家庭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三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的工作态度对我是很大激励。
但妇联毕竟是群众团体,不是行政机构,对指导家庭教育承担主要责任的学校和幼儿园不具备行政的制约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长也不是专业教育人员。家长很希望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把孩子培养好,迫切需要指导。而妇联不是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工作需要的经费也难以获得的支持。她们工作的效果跟她们的努力并不是成正比的,往往是事倍功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作为教育部“教育基本法”起草小组的副组长,曾接触过许多外国的教育基本法,发现家庭教育指导,在国际上通常都是行为,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
我在研究家庭教育思想史的过程中,看到我国年间就是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设有一个家庭教育股,统筹全国的家庭教育工作。我曾三次率团去,发现地区今天仍在沿袭年间的领导管理体制。而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工作是由妇联负责,这是很特殊的。
2000年,我曾给当时主育工作的副总理写过一封信,正式提出由教育部主管家庭教育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当时的司长李连宁亲口告诉我,李副总理赞成我的,并批示给陈至立教委主任。2001年初中央两办(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第十采纳了我的,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但到2004年的中央八号文件,又返回原来的领导体制,继续由妇联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很多人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主要的途径是学校和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教育部是职能部门,对学校和幼儿园具有行政制约力,能够调动学校和幼儿园的积极性。教育部门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教育队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很容易开展起来。许多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青少年儿童,由教育部门指导家庭教育,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能力组织、实施指导,而且因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有共同的愿望,培养目标一致,“家校配合”可以做到“无缝对接”。而由妇联指导家庭教育,由于领导体制不顺,很难避免“两张皮”的现象。
许多事实表明,凡是以教育部门为主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一般都能做到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推广普及面广泛,工作扎实,家庭教育指导能够落到实处。
这些年来,社会上虽然一直没有间断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的培训,诸如全国妇联、教育部关工委、中国关工委,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文化公司等都在做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培训工作。
但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指导,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培训教材和经过培训的指导培训教师队伍,对的学历、教育经历没有要求,教学内容、水平、效果参差不齐。一碗面拐到美艳妻许多没有接受家庭教育领导部门的委托或的民间机构自行培训、自行颁发证件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出现不经任何培训、花钱购买“证件”的现象,家庭教育指导人员的培训市场相当混乱。
“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时至今日并没有获得劳动人事部门的批准。可现在,“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件却是“满天飞”,打着这个招牌招摇过市的大有人在,家长培训的方向、质量、效果令人堪忧。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的培训,应该尽快加强管理、整顿。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我一向主张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市场,应当以公益性的指导、服务为主,以市场为辅。
鉴于此,我一直在由教育部门把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的责任承担起来。教育部门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这件事。家长对于指导、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而我们有关部门没有把这件事担当起来,便刺激了家庭教育市场的发展。
我国家庭教育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专门从家庭教育指导的文化公司,一不是由妇联管,是由教育部门管,而是由各地工商部门注册并由工商部门来管理;且进入家庭教育指导这个领域,没有“门槛”,不问指导人员的学历、经历,有的指导人员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只要有启动资金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办家庭教育指导文化公司,开办这类文化公司的人员成分相当复杂。
工商部门不是教育机构,他们无法对家庭教育文化公司进行管理,只能自流。对家庭教育培训的质量参差不齐,乱收费、收费过高的问题非常普遍、严重,全国各地收费后“人去楼空”、“卷款逃跑”、“蒸发”的事件屡有发生,接受培训的家长和孩子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这也是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
家庭教育市场应当由相关的业务部门主管,应该设置“门槛”,应该有人严加监管、检查、考核,应该有进有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或职责是培育、传承、主流价值取向,对家庭进行品质教育,也就是“”的教育。
中国具有悠久的家庭教育文化传统,历来做父母的主要对家庭进行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居家”,一是“处世”。“居家”教育即家庭伦理教育,“处世”教育即社会公德教育。清代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最为典型。
家庭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历来的家庭教育都是对家庭,特别是对我未成年人进行的教育。
然而,今天很多的家庭教育则忽略了这个主要职责,放弃了这个优势,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文化知识学习,在方向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应设法予以扭转。
一是家长对孩子过度担心、过度、娇惯溺爱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家长孩子不讲究,把和严格要求、和放手、和实践锻炼对立起来,家长代替孩子能力的培养相当普遍。现在学校的体育课运动量大为减少,教学实践锻炼内容单薄,剧烈程度大为缩减,有的中小学体育以游戏为主,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以降低青少年儿童体质、勇敢和坚强气质为代价的“”值得。
二是家庭教育内容片面,只进行“一半的教育”: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读书轻实践、重书本知识学习轻生活常识学习、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特长发展轻全面发展、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营养保健轻体育锻炼等现象相当普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才能长足发展,而畸形发展不可能持续发展。很多家庭没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存在严重的片面性,长此以往,后果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比较关注,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观念关注得很少,对于注重家风建设,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的程度远远不够。
因为家风对家庭内外都常重要的。家风对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可以影响、熏陶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尤为深刻;家风对外,能够树立家庭的社会形象,代表家庭的名誉、荣誉,决定获得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和人脉广泛与否,甚至决定家庭、家族的兴衰。
家风的建设不仅决定家庭的素质,也影响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应该大力提倡、推动家风建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