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学生们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家长们也需要面对孩子学习、培训以及未来发展等所带来的教育资金问题。而说起教育资金的储备,相信不少家庭爱恨交加,因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势在必行,但高昂的费用支出却令不少家庭叫苦连连。那么,这个开学季,家长们不妨也做一回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学一堂“教育理财课”。
“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是用钱垫出来的。”在三乡某单位工作的陈先生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如果从7岁读小学,每年参加各类兴趣班和课外班,直到高中毕业,总支出就接近8万元。
记者采访时发现,市民在教育资金的储备上,多数没有完善的规划,投资渠道也和其他投资理财形式类似。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孩子的教育资金储备应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不可一刀切,“以30多岁的年轻家庭来说,孩子现在或准备上幼儿园、小学,而个人经历让他们觉得应该尽量让孩子更加优秀,才能适应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所以教育资金占用开支会比较大一些”。
“大学费用更是高昂,平均每人4年都要8万元花费,如果继续出国深造,十几二十万元以上的开销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算下来培养一个孩子总共要花费几十万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陈先生一样拥有“甜蜜负担”的中山市民并不少,而他们共同的疑问是,该怎样规划孩子的教育资金?
记者咨询了部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了解到,针对孩子的教育投资,目前市面上比较普遍用于教育理财的金融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储蓄类、保险类和投资类,具体有整存整取、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债券和基金等等。
除了整存整取、教育储蓄等传统的银行理财方式,目前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教育保险,这种教育保险多数打着“教育基金”的旗号,吸引家长的注意。
“对于很多80后来说,他们是消费的中坚力量,也许平常上网购物一次就可以花费成百上千,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他们又无法一次性拿出一笔钱来,所以未雨绸缪很重要。”广发银行中山古镇支行副行长袁展芬认为,如果家庭的确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可以考虑投入部分教育保险,也算是一份情感投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打着“教育基金”的旗号,但多数银行和保险机构销售的这些教育产品,实际内容仍以保险为主。而市面上保险公司的教育保险一般针对的对象为出生满30天至14周岁左右的少儿,孩子则从初中或高中开始获得保险公司分阶段的现金给付,实际上具有强制储蓄的作用,是一种分阶段储蓄、集中支付的理财方法。
一家国有银行的资深理财师,教育保险属于中长期教育规划范畴,家长在长期投资时可选择“教育保险+教育储蓄”的搭配,而短期教育投资上,则可以考虑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但具体情况要考虑家庭的金融知识和风险偏好。
市内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规划师表示,就收益类型来说,市面上的教育基金保险有分红型产品、投连型产品等。分红型教育险收益虽然不高,但胜在够稳定,保障功能非常明确。而投连型教育险,增值账户的预期收益较为可观,而且风险也会相对比较大一些。乔四玩死过的女人
而现金返还方式方面,教育基金保险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从缴费之日起,每隔几年返还一定数额;第二种是从特定时间点开始每年返还,如从孩子进入高中开始或者进入大学开始;第三种则是在约定时间点一次性返还,如进入大学或大学毕业。
记者了解到,金融机构推出的“教育基金保险”除了强制储蓄,一般还具有保险的保障功能,可以为投保人和被保人提供疾病和意外以及高度残疾等方面的保障。而投保人发生疾病或意外身故及高残等风险,不能继续孩子的教育金储备计划,保险公司也会豁免投保人以后应交的保险费,为投保人交纳保费。但保单原来享有的权益不变,也就是说,即使投保人被豁免后,仍然能够给孩子提供以后受教育的费用。
“对正值事业高峰期的30—40岁人群来说,在家庭拥有一定收入的基础上,身体健康等方面负担又不会太重,可以投入一些在孩子的教育上,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很重要,但是大概维持在家庭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了。”
而在教育投资渠道上,袁展芬认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有一定可预见性,需要一个持续且稳定的投入,所以在选择教育产品方面,应该选择稳健成长型,不能过于冒险。
“我个人还是偏向于保险教育金计划和债券基金竞投,特别是保险教育金计划,它可以做得很长,又稳定,比较适合对于小孩教育资金的投资。”袁展芬表示,保险类基金可以帮助家庭规划资金的使用,现在很多银行包括广发银行都有代理一些类似产品,也愿意把时间做长,这很符合教育支出的特点。至于股票基金,由于风险比较大,股市波动太大导致基金稳定性差,对多数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教育保险的选择,袁展芬认为可选择分红型、一次性返还的类型。“首先分红型基金稳定,也足够保障孩子的教育支出,毕竟投教育基金主要还是为了保障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以收益为目的。”袁展芬,最大的教育支出时间应集中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之前的费用比较零碎,如果家庭负担压力不重,可选择一次性返还型产品,以应付孩子读大学或者出国的庞大费用。(陈彧 覃素玲)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