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子女教育> 文章内容

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发布时间:2017/8/12 13:26:22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贴近民生、很接地气。”7月26日,出席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的人士如此点评本月协商议题。当日,省政协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为题,邀请7位党派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进城务工人员代表围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交流。这次月度协商座谈会从议题设置到参与人员的邀请,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需要。”民进陕西省委会副秘书长张秋菊直言。她认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在一些地区难以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整个政策的执行受制于学位紧张、教育经费不足、入学流程和要求复杂等因素,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难以真正无条件满足。她,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打破原先农村、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别设计的模式,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深入挖掘公办学校的办学潜能,让公办学校的办学规模能够完成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全覆盖,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小俊认为,大中城市中心区域、重点区域的学位供给紧张,矛盾突出。他,以城市主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为起点,加快加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引导富余的教育空间和公共空间资源进行利用,根据邻近优先原则,扩建、改建中小学校点。增强市级统筹整合教育资源的机制、能力、数据平台建设。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跨区流动,宜通过市级组织协调,区县统筹派位,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协调安排随迁子女就学。

  西安市政协委员、未央区徐寨小学副校长陈曦指出,当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全省角度看,义务教育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汉中等城市的主城区。家长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两方面的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大中城市主城区的教育投入欠账,学校总体布局不均衡;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落实房地产开发必须配套学校的规划要求。集中加快在主城区建设学校的力度,尤其是小学教育,不宜大,不宜走集团化办学的道。

  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天勋介绍了宝鸡高新区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举措,特别是在优化校点布局、服务园区建设和购买服务、满足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等方面的有效经验。

  商洛市政协常委、洛南县副县长赵水利介绍了该县在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方面的现状。她说,随迁子女就学面临着城区校舍严重不足、教师总量配备不够、随迁子女管护不够等问题。加大对贫困县城区学校项目建设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城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支持、补贴、民间投入、社会经营等模式,在贫困县城区大力开办“托管园”,有效解决随迁子女课外时间无人管护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陕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越群认为,如何办好城乡每一所学校,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的均衡化,是破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城乡薄弱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购买能够共享的、特色、优质的企业研发的市场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逐步形成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进城务工人员代表、陕西创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李洁表达了对随迁子女成长不易的担忧。她说,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有限,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去各大培训班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开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课外课程,并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设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金,以激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积极性和上进心。随迁子女大多从偏远地区来到大城市,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希望能设立随迁子女爱心帮扶协会,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生活上给予帮助,使他们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

  2017上半年文化热点:文化节目火了 国产“剧”多了2017年上半年,文化圈发生了许许多多或让人耳目一新,或热议追捧,或叹惋的事件。你对哪些事儿还记忆犹新?…【详细】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ins加速器安卓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