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对于工作成就而言,影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结果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不论什么行业,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的工作成就来说都有影响,其影响的比例为情商:智商
可见,对于我们父母而言,除了重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外,还有一项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那就是情商教育。
“情商”就是指情绪商数,也即情绪情感智慧,包括人在情绪、意志、耐力受挫、意识、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及处理相应关系方面的智慧。情商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具备意识、激励,善于控制情绪、关爱他人、正确与他人相处能力的教育。
这里有一个案例:一位母亲陪女儿倩倩去青少年宫练琴。当老师让一个比倩倩小一些的小朋友弹奏时,她因为胆怯,躲在妈妈的身后,不敢到琴前。倩倩觉得她那种羞怯的样子好玩,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就大声地边笑边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她,太好玩了……”那个孩子听到后,更紧地抓住了她妈妈的衣服,眼泪都要出来了。而那个孩子的妈妈,也被自己孩子的表现和倩倩的这一句话弄得很尴尬,差点要抬手打自己的女儿。
倩倩说出这些话时,母亲并没有呵斥她,只是及时地用一个严厉的眼神了她。这位母亲不能允许她再说出些或许能给那个孩子带来某种的话。但是,母亲明确地告诉倩倩,她的这种做法很不好。许多时候,一个人为自己的成功或成就自豪(哪怕有些夸张、招摇、洋洋)都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原谅。但是,在你自豪与洋洋的时候,你应该看一看,想一想,这样的是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是你的,是以贬抑别人为代价的,会不会给别人带来某种?如果是这样,就是没有教养的体现,就是一位情商欠缺的人。我想,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举不胜数。
家庭情感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心理,是对孩子传递情商的主渠道,家长情商如何,会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典型、占主导地位的情绪状态,父母是家庭氛围的主导力量,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主要因素。如果父母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经常表现得愉快、幽默、乐观向上,会使孩子感到轻松、快乐,并为孩子保持健康的情绪提供良好榜样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种人际关系。在处理亲子关系的过程中,父母的爱是亲子关系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父母还要在爱子女的过程中孩子去体验、理解父母的爱,并学着去爱父母、爱他人。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不能凡事独断专行,同时,更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毫无原则。须知,父母对孩子传递情商比传递什么都重要。
首先,父母可以增加孩子人际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使孩子体味亲情、友情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其次,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情商教育的素材。比如,让孩子给父母递上一双拖鞋,使其学会关爱父母;让孩子给乘车的孕妇让位,使其懂得关爱他人;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寓言,让他们学着去分辨美与丑、善与恶,培养感。此外,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逐步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
当孩子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时,父母应当正视和承认这种情绪而不是回避。通过询问,可以使孩子学会恰当地描绘他的情绪。此外,父母还应当帮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和合理地流露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过多的压抑会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时能沉稳以对,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得心应手。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若平时只是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不佳的形象。所以父母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比如:有爱心,懂礼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所以父母应该多安排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商就是一种教育,而教养会润饰人的所有美德并使之光彩夺目。有教养的孩子才有能力去经营自己成功并快乐的人生。(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语)
汪建业,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评委会委员。陕西省“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1999年入国家人文部专家名录。历任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理事,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组研究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推荐: